坐标校内B楼心理辅导中心5楼阳光房,12月29日12点15分。
阳光房外阴雨绵绵,阳光房内明亮如初。经过组织老师顾蓓蕾的抛砖引玉,心灵导师朱艳博士首先组织同学们围成一个圆圈并入座。
十一位参与者来自各个年级。破冰环节以小游戏的形式呈现:参与者们在一个圈内自由走动,朱老师随机喊停,每相邻两位同学互相做自我介绍。三轮游戏悄然而过,拘谨的氛围消融殆尽。
怀着被调动的热情,在朱老师的引导下,大家开始回忆过往。经历半年不同寻常的网课生活,九月开学至今,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压力与变化。此次活动的大半参与者即将结束大学的航行生涯,来到一个不可逃避的岔路口。对于他们中的一些人,考研是攀登途中的风景;对于另一些人,应聘是人生崭新的篇章。时光是白驹过隙,虽不至于沧海桑田,我们终是不复当年。遥想九月份的那个“我”,兴奋与迷茫共存,压力与梦想并行。哪怕茫然于不知前路何如,但请铭记,唯有当下时光最不值得辜负。
感触颇多的表白过后,朱老师引导大家通过比划压力球的方式感知压力、释放压力。假如将自九月以来的压力具象化为一个球,你的“压力球”会有多大?而背负如此规模的“压力球”,你是以怎样的形态一路走来?活动现场,大家可谓是“各显神通”。压力可以如空气般无孔不入,如乌云般如影随形,时刻压迫你行动,又给予你动力。“压力球”造型各异,各人处理压力的方式也不尽相同。压力是把双刃剑,而学会善用这把剑,是朱老师这次活动的核心:在压力尽情碰撞的火花中,我们终会变成更好的自己。
看到大家已经展示出自己的“压力球”,朱老师拿出了身负“使命”的“魔力球”,吸收了在场十一位参与者的压力。在此设定下,朱老师引出下一场游戏:持球者需要将“魔力球”传递给非相邻同学的任意一位同学,接球失败的前四人成为“幸运儿”,需要想办法突破由其他人手拉手围成的“压力墙”。四人软硬兼施突破难关,一阵“兵荒马乱”,一片欢声笑语。
活动进入尾声,大家重新落座。依次听完大家对上一环节的总结感想后,朱老师从专业角度解读了面对压力的心理:常见的有战斗型(直面压力)、逃避型(拒绝面对,常表现为拖延症)、协调型(坦然接受,协调转换)、僵死型(压力作用下四肢不自主僵硬)。老员工群体正处于青春期向成人期的转变阶段,这样的人生转变会带来内在和外在的压力。本次活动的目的,正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,在相互的协作和分享中使参与者获得应对压力的新方法。
即使天空暗沉,生活仍在继续,万物照常生长。闯过了电闪雷鸣,你会发现,太阳一直都在。